如何区分电源侧/电网侧/用户侧?储能:概念、应用场景、案例(强烈推荐)

发布时间:  2023-10-23       来源: 中创新能

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加快发展可再生能源,成为当前我国能源事业发展的重要任务。十四五期间,将继续坚持市场主导、政策驱动,强调统筹规划、多元发展,鼓励创新示范、先行先试,推动新型储能规模化、产业化、市场化发展。

 

随着国家政策的实施和地方政府的落实,新能源发电占比逐年递增,进而引发了储能市场的爆发式增长,国内外针对各种类型的储能建设示范工程,陆续出现了各种类型的储能项目,推动了储能技术的发展。

 

储能到底是什么?

储能是指通过介质或设备把能量存储起来,在需要时再释放出来的过程。简单讲就是把发的电存起来,等到要用的时候再用。

电从生产到使用,需要经过以下流程:

生产电(发电厂,电站)——传输电(电网公司)——使用电(用户) 

 

为什么需要储能?

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比提升,电网在输配、波动性调控等方面的难度增大。碳排放趋严+全球平价到来,光伏风电、水电等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快速提升,但可再生能源发电具有不稳定性、间歇性的问题,提高了电网在输配容量、电频波动控制等方面的要求,需要依赖储能形成可控制、可调度的电网运营模式。

 

储能有哪些应用场景?

从应用上看,储能是电力系统中的关键一环,可以应用在发、输、用任意一个环节。电力即发即用,无法直接存储,配储则可以平滑电力波动性,减少资源浪费。

按应用场景可分为用户侧(自发自用、峰谷价差套利),发电侧(可再生能源并网、减少弃光弃风)、电网侧(电力调峰、调频)。

 

发电侧储能

发电侧储能也可以称为电源侧储能、供电侧储能,主要是建在各个火电厂、风电场、光伏电站,是各种类型的发电厂用来促进电力系统安全平稳运行的配套设施,主要包括以抽水蓄能为主的传统储能和以电化学储能为代表的新型储能。

 

电网侧储能

电网侧储能是指电力系统中能接受电力调度机构统一调度、响应电网灵活性需求、能发挥全局性、系统性作用的储能资源,这一定义下,储能项目建设位置不受限制,投资建设主体具有多样性。

应用主要包括调峰、调频、备用电源等电力辅助服务和独立储能等创新服务,服务提供方主要有发电企业、电网公司、参与市场化交易的电力用户、储能企业等,目的是维护电力系统安全稳定、保证电能质量等。

 

用户侧储能

用户侧储能通常是指在不同的用户用电场景下,根据用户的诉求,以降低用户的用电成本、减少停电限电损失等为目的建设的储能电站。我国目前工商业储能最主要的盈利方式是峰谷电价差套利,用户侧储能能够帮助户主通过晚上电网低谷时充电,白天用电高峰时放电,来达到节约用电成本的目的。

 

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分时电价机制的通知》,要求系统峰谷差率超过40%的地方,峰谷电价价差原则上不低于4:1,其他地方原则上不低于3:1,尖峰电价在峰段电价基础上上浮比例原则上不低于20%,峰谷价差的拉大,为用户侧储能大规模发展奠定了基础。